编号 | 成语 | 拼音 | 释义 |
1 | 傲头傲脑 | ào tóu ào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倔强、桀骜不驯的样子。 〖出处〗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七回:“现今之小厮傲头傲脑,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。” 〖示例〗 |
2 | 巴头探脑 | bā tóu tàn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伸着头偷看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乘客纷纷一字排,~费疑猜,东南西北车多少,不靠咱们这站台。 ★启功《鹧鸪天·乘公共交通车》八首 |
3 | 不知头脑 | bù zhī tóu nǎo | 〖解释〗弄不清楚是怎么回事。犹不知所措。 〖出处〗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:“又恐怕因此惹恼了他,连自己身子立不勾,却又不见得李参军触恼他一些处,正是不知一个头脑。” 〖示例〗 |
4 | 藏头亢脑 | cáng tóu kàng nǎo | 〖解释〗遮遮掩掩,不明不白。 〖出处〗《朱子语类辑略》卷七:“乡里诸贤文字,以为皆不免有藏头亢脑底意思,有学者来问,便当直说与之。” 〖示例〗 |
5 | 冲昏头脑 | chōng hūn tóu nǎo | 〖解释〗因胜利而头脑发热,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。 〖出处〗李欣《“无限风光在险峰”》:“胜利之后,也不‘万事大吉’,不可冲昏头脑,否则还可能丧失胜利的果实。” 〖示例〗 |
6 | 呆头呆脑 | dāi tóu dāi nǎo | 〖解释〗呆:呆板,不灵活。形容思想、行动迟钝笨拙。 〖出处〗元·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三折:“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,呸!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。” 〖示例〗小凤仙的脾气,人家说她不合时宜,其实她也是~,不惯作妓女腔,与人不合。 ★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五十一回 |
7 | 低头耷脑 | dī tóu dā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。 〖出处〗袁静《伏虎记》第七回:“他的办公室也变得冷下来了,谁进来干什么,都低头耷脑,蹑手蹑脚。” 〖示例〗 |
8 | 低头搭脑 | dī tóu dā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惶恐或无精打采的样子。同“低头耷脑”。 〖出处〗梁斌《红旗谱》一:“老祥子大娘正点着灯做晚饭,看见朱老巩走进来,低头搭脑坐在台阶上。” 〖示例〗 |
9 | 冬烘头脑 | dōng hōng tóu nǎo | 〖解释〗冬烘:迂腐,浅陋。指头脑糊涂、愚腐,不明事理的人。同“头脑冬烘”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10 | 肥肠满脑 | féi cháng mǎn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,养得很胖。同“脑满肠肥”。 〖出处〗清·捧花生《画舫馀谭》:“酒楼废而茶园兴,岂肥肠满脑者,餍饫既深,亦思乞灵于七碗耶?” 〖示例〗 |
11 | 浮头滑脑 | fú tóu huá nǎo | 〖解释〗犹言油头滑脑。形容人轻浮狡猾。 〖出处〗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○四回:“座中几个人,都是浮头滑脑的,没有甚么事可记。” 〖示例〗 |
12 | 狗头鼠脑 | gǒu tóu shǔ nǎo | 〖解释〗比喻奴才相。 〖出处〗《黑籍冤魂》第六回:“要说这林则徐,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,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。” 〖示例〗 |
13 | 鬼头鬼脑 | guǐ tóu guǐ nǎo | 〖解释〗鬼:形容人阴险狡诈。形容行为举止诡秘,不光明正大。 〖出处〗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:“巢氏有兄弟巢大郎,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,奉承的姊夫姊姊好。” 〖示例〗又~,不知说了些甚么,便叫请出大爷来。 ★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十六回 |
14 | 鬼头滑脑 | guǐ tóu huá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行为举止诡秘,不光明正大。同“鬼头鬼脑”。 〖出处〗马云鹏《雁塞游击队》第十七章:“冯福合是做小买卖的,有些鬼头滑脑,对他的话不能全信。” 〖示例〗 |
15 | 猴头猴脑 | hóu tóu hóu nǎo | 〖解释〗像猴子那样好动,形容行动浮躁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这孩子一点规矩也不懂,猴头猴脑的。 |
16 | 虎头虎脑 | hǔ tóu hǔ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(多指儿童)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这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,非常可爱。 |
17 | 滑头滑脑 | huá tóu huá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人狡诈、不诚实。也指圆滑,不肯负责任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18 | 昏头搭脑 | hūn tóu dā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头脑昏沉,糊里糊涂。 〖出处〗清·禇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十一回:“一个新年里,弄得昏头搭脑,没些清楚。” 〖示例〗 |
19 | 昏头打脑 | hūn tóu dǎ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头脑昏沉,糊里糊涂。同“昏头搭脑”。 〖出处〗老舍《骆驼祥子》九:“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。昏头打脑的,脚还在门坎内,借着街上的灯光,已看见了刘姑娘。” 〖示例〗 |
20 | 昏头昏脑 | hūn tóu hūn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头脑发昏,晕头转向。 〖出处〗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七十二回:“却说八戒跌得昏头昏脑,猛抬头,见丝篷丝索俱无,他才一步一探,爬将起来,忍着疼,找回原路。” 〖示例〗一个新年里,弄得~,没些清楚。 ★清·禇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十一回 |
21 | 昏头晕脑 | hūn tóu yūn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头脑发昏,晕头转向。同“昏头昏脑”。 〖出处〗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每日骑着这个驴上县下乡,跑得昏头晕脑。” 〖示例〗 |
22 | 愣头愣脑 | lèng tóu lèng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言行鲁莽冒失。 〖出处〗余秋雨《文化苦旅·狼山脚下》:“早就这么想着,突然看到千里沃野间愣头愣脑冒出一座狼山,不禁精神一振。” 〖示例〗 |
23 | 倔头强脑 | juè tóu jiàng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。 〖出处〗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》:“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,一男一女,倔头强脑,大不顺眼。” 〖示例〗 |
24 | 磕头碰脑 | kē tóu pèng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人多而相挤磕碰,或东西多而处处碰人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25 | 楞头呆脑 | léng tóu dāi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。同“楞头楞脑”。 〖出处〗余辰《蚕》:“我完全没有听讲,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。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,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。” 〖示例〗 |
26 | 楞头磕脑 | léng tóu kē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。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。同“楞头楞脑”。 〖出处〗老舍《鼓书艺人》十五:“打头的是小刘,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,站在一边,光哆嗦,不说话。” 又《骆驼祥子》一:“一搁下了事,他心中不痛快,便有点楞头磕脑的。” 〖示例〗 |
27 | 楞头楞脑 | léng tóu léng nǎo | 〖解释〗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。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。 〖出处〗曹禺《原野》第二幕:“干妈,虎子傻,说话楞头楞脑,没分寸。” 〖示例〗调度员忽闪忽闪眨着眼,~地望着梁建。 ★杜鹏程《在和平的日子里》第三章 |
28 | 龙肝凤脑 | lóng gān fèng nǎo | 〖解释〗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。 〖出处〗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六回:“玄德曰:‘备闻公将去,如失左右手。虽龙肝凤髓,亦不甘味。” 〖示例〗 |
29 | 没头没脑 | méi tóu méi nǎo | 〖解释〗头、脑:比喻线索或根由。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。 〖出处〗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八回:“这些人虽常在这里,却是散在各处,这一会没头没脑,往哪里去捉?” 〖示例〗 |
30 | 摸不着头脑 | mō bù zháo tóu nǎo | 〖解释〗指弄不清是怎么回事。 〖出处〗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四十回:“当时同多九公议定,把兰音,若花送了过去。二人摸不着头脑,又不敢违拗,只得暂且住下。” 〖示例〗那人低着头,亦看不出面貌。羊统领满腹狐疑更是~。 ★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一回 |
31 | 木头木脑 | mù tóu mù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呆板、迟钝。 〖出处〗沈虎根《小师弟》:“而且变得木头木脑,竟连他母亲来看他也会显得冷冰冰的。” 〖示例〗他有点~的。 |
32 | 披头盖脑 | pī tóu gài nǎo | 〖解释〗盖:压。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。形容(打击、冲击、批评等)来势很猛。 〖出处〗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十四回:“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,劈头盖脸便打。” 〖示例〗雨呀,~地浇下来,顺脖子灌进去。 ★杜鹏程《保卫延安》第五章 |
33 | 傻头傻脑 | shǎ tóu shǎ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思想糊涂,愚笨痴呆。 〖出处〗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十九回:“只是我愁宝玉还是那么傻头傻脑的,这么说起来,比头里竟明白多了。' 〖示例〗 |
34 | 伸头探脑 | shēn tóu tàn nǎo | 〖解释〗不断伸着脑袋张望。形容迟疑观望,或心中有鬼。 〖出处〗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二十四回:“他在那锅门前,更无心烧火,不时的伸头探脑,出来观看。” 〖示例〗又走不上几步,转过弯来,只见宋信在那里~的张望。 ★明·罗贯中《平山冷燕》第十八回 |
35 | 舒头探脑 | shū tóu tàn nǎo | 〖解释〗伸头去探看。形容行为鬼鬼祟祟。 〖出处〗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杨志却待再要回言,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,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。” 〖示例〗 |
36 | 缩头缩脑 | suō tóu suō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畏缩不前,或胆小不敢出头。 〖出处〗鲁迅《华盖集·碰壁之后》:“但是我也说明了几句我所以来校的理由,并要求学校当局今天缩头缩脑办法的解答。” 〖示例〗 |
37 | 探头缩脑 | tàn tóu suō nǎo | 〖解释〗小心胆怯张望的样子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38 | 探头探脑 | tàn tóu tàn nǎo | 〖解释〗探:头或上体向前伸出。伸着头向左右张望。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。 〖出处〗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四十五回:“却好交五更时候,只见那个头陀挟着木鱼,来巷口探头探脑。” 〖示例〗 |
39 | 痛心拔脑 | tòng xīn bá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伤心到极点。 〖出处〗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文章》:“陆机与长沙顾母书,述从祖弟士横死。乃言,痛心拔脑,有如孔怀。” 〖示例〗 |
40 | 兔头麞脑 | tù tóu suō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人面貌猥琐。多形容坏人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41 | 斜头歪脑 | xié tóu wāi nǎo | 〖解释〗比喻相貌不周正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42 | 摇头摆脑 | yáo tóu bǎi nǎo | 〖解释〗脑袋摇来摇去。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。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43 | 摇头稾脑 | yáo tóu gǎo nǎo | 〖解释〗脑袋摇来摇去。多形容自得其乐、自以为是的样子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44 | 摇头晃脑 | yáo tóu huàng nǎo | 〖解释〗晃:摇动。脑袋摇来摇去。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。 〖出处〗鲁迅《二心集·善于翻译的通信》:“摇头晃脑的读起来,真是音调铿锵,使人不自觉其头晕。” 〖示例〗 |
45 | 摇头幌脑 | yáo tóu huǎng nǎo | 〖解释〗脑袋摇来摇去。多形容自得其乐、自以为是的样子。同“摇头稾脑”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46 | 油头滑脑 | yóu tóu huá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人又轻浮,又狡滑。 〖出处〗梁斌《红旗谱》二十四:“江涛在门外头等着,朱老忠走进大门,到门房里投了信。一个油头滑脑的家伙,看了看那封信,拿进去。” 〖示例〗 |
47 | 鹰头雀脑 | yīng tóu què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。 〖出处〗元·杨暹《西游记》第四本第十三出:“见一人光纱帽,黑布衫,鹰头雀脑将身探。” 〖示例〗 |
48 | 有头没脑 | yǒu tóu méi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心神不定,言行丢三落四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49 | 有头无脑 | yǒu tóu wú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蠢人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50 | 有头有脑 | yǒu tóu yǒu nǎo | 〖解释〗比喻有头绪,有条理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51 | 贼头狗脑 | zéi tóu gǒu nǎo | 〖解释〗偷偷摸摸、鬼鬼祟祟的样子。同“贼头鼠脑”。 〖出处〗《再生缘》第一回:“今天楼上家中老少和一班女眷都在看,刘奎璧对着楼上贼头狗脑,以致第三箭失手。” 〖示例〗刘仁兄,我看那押解的官儿~,不是个好人,我们要提防一二。 ★欧阳予倩《木兰从军》第四场 |
52 | 贼头鬼脑 | zéi tóu guǐ nǎo | 〖解释〗偷偷摸摸、鬼鬼祟祟的样子。同“贼头鼠脑”。 〖出处〗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二十四回:“太太,这个外国人贼头鬼脑,我总疑着他。” 〖示例〗景藩便皱着眉喝道:‘在那儿~的干什么?滚出去!’ ★张爱玲《小艾》 |
53 | 贼头鼠脑 | zéi tóu shǔ nǎo | 〖解释〗偷偷摸摸、鬼鬼祟祟的样子。 〖出处〗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一回:“八戒道:‘哥啊,我晓得。你贼头鼠脑的,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。’” 〖示例〗妇人道:‘我这屋里再有谁来?敢是你~,偷了我这只鞋去了?’ ★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二十八回 |
54 | 贼头贼脑 | zéi tóu zéi nǎo | 〖解释〗形容举动偷偷摸摸,不光明正大。 〖出处〗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十四回:“他们大凡吃物,不肯大大方方,总是贼头贼脑,躲躲藏藏,背人而食。” 〖示例〗 |
55 | 针头线脑 | zhēn tóu xiàn nǎo | 〖解释〗缝纫用的针线等物。比喻细微的事物。 〖出处〗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十二回:“只有晁夫人是个不肯忘旧、念人好处的人,凡是便人回家,不是二两,就是一两,再少也是五钱,分外还有布匹鞋面、针头线脑之类。” 〖示例〗你家里有什么东西也得登记上,是个~也得算上。 ★孙犁《白洋淀纪事·村歌下篇》 |
56 | 撞头搕脑 | zhuàng tóu kē nǎo | 〖解释〗犹言到处碰壁。搕通“磕”。 〖出处〗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四十九:“政如义理,只理会得三二分,便道只恁地得了,却不知前面撞头搕脑。” 〖示例〗 |
57 | 撞头磕脑 | zhuàng tóu kē nǎo | 〖解释〗比喻碰壁,行不通。 〖出处〗《朱子语类》:“政如义理。只理会得三二分,便道只恁地得了,却不知前面撞头磕脑。” 〖示例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