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号 | 成语 | 拼音 | 释义 |
1 | 烟波钓徒 | yān bō diào tú | 〖释义〗烟波:水波渺茫,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;钓:钓鱼。旧指隐逸于渔的人。 〖出处〗《新唐书·张志和传》:“以亲既丧,不复仕,居江湖,自称烟波钓徒。” 〖示例〗 |
2 | 烟波钓徒 | yān bō diào tú | 〖解释〗烟波:水波渺茫,看远处有如烟雾笼罩;钓:钓鱼。旧指隐逸于渔的人。 〖出处〗《新唐书·张志和传》:“以亲既丧,不复仕,居江湖,自称烟波钓徒。” 〖示例〗 |
3 | 烟波浩渺 | yān bō hào miǎo | 〖解释〗烟波:雾霭苍茫的水面;浩渺:水面辽阔。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。 〖出处〗唐·崔致远《将归海东巉山春望》:“目极烟波浩渺间,晓乌飞处认乡关。” 〖示例〗 |
4 | 烟不出火不进 | yān bù chū huǒ bù jìn | 〖解释〗形容人慢性子,不爱说话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5 | 烟断火绝 | yān duàn huǒ jué | 〖解释〗指人烟灭绝。 〖出处〗《文选·江淹〈恨赋〉》:“若乃骑叠迹,车屯轨,黄尘匝地,歌吹四起,无不烟断火绝,闭骨泉里。”李善注:“烟断火绝,喻人之死也。” 〖示例〗 |
6 | 烟飞星散 | yān fēi xīng sàn | 〖解释〗形容离散。 〖出处〗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有一等做举人、秀才的,呼朋引类,把持官府,起灭词讼,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,难道不是大盗?” 〖示例〗 |
7 | 烟霏雾集 | yān fēi wù jí | 〖解释〗形容众多。 〖出处〗南朝·宋·鲍照《河清颂》序:“嘉祥累仍,福应尤盛……烟霏雾集,不可胜纪。” 〖示例〗每当命酒延宾,张灯召客,~,纸醉金迷。 ★清·吴锡麒《袁简斋前辈八十寿序》 |
8 | 烟霏雨散 | yān fēi yǔ sàn | 〖解释〗形容众多。 〖出处〗《文选·刘孝标〈广绝交论〉》:“络绎纵横,烟霏雨散。”李善注:“烟霏雨散,众多也。” 〖示例〗 |
9 | 烟花风月 | yān huā fēng yuè | 〖解释〗指男女情爱之事。 〖出处〗吴梅《风洞山·游湖》:“咳!弘光啊!都是些烟花风月担误了你也!” 〖示例〗 |
10 | 烟聚波属 | yān jù bō shǔ | 〖解释〗如烟之相聚,波之相接。比喻接连而来,聚集甚多。 〖出处〗隋·卢思道《北齐兴亡论》:“朝士无赖者,亦竞相谄媚,或送婢妾,或进子女,筐筐苞苴,烟聚波属。” 〖示例〗 |
11 | 烟视媚行 | yān shì mèi xíng | 〖解释〗烟视:微视;媚行:慢行。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。 〖出处〗《吕氏春秋·不屈》:“人有新取妇者,妇至,宜安矜,烟视媚行。” 〖示例〗 |
12 | 烟蓑雨笠 | yān suō yǔ lì | 〖解释〗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。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。 〖出处〗宋·苏轼《书晁说之〈考牧图〉后》诗:“烟蓑雨笠长林下,老去而今空见画。” 〖示例〗扫空紫陌红尘梦,收得~身。 ★宋·陆游《溪上小雨》诗 |
13 | 烟霞痼疾 | yān xiá gù jì | 〖解释〗烟霞:指山水;痼疾:久治不愈的病,比喻积久成习,不易改变的嗜好、习惯。指爱好山水成癖。 〖出处〗《新唐书·田游岩传》:“臣所谓泉石膏肓,烟霞痼疾者。” 〖示例〗 |
14 | 烟消火灭 | yān xiāo huǒ miè | 〖解释〗比喻事物消灭干净。 〖出处〗清·张春帆《宦海》第十七回:“若是这位武弁老爷,当时认个不是,赔个笑脸,这件事儿也就烟消火灭的了。” 〖示例〗 |
15 | 烟消雾散 | yān xiāo wù sàn | 〖解释〗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。同“烟消云散”。 〖出处〗巴金《海的梦》后篇一:“我很疲倦,但是我觉得畅快。在流了这么多的眼泪以后,这许多日子来的阴郁的思想都烟消雾散了。” 〖示例〗 |
16 | 烟消云散 | yān xiāo yún sàn | 〖解释〗象烟云消散一样。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。 〖出处〗《朱子全书·治道二·祯异》:“使一日之间,云消雾散,尧天舜日,廓然清明。” 〖示例〗他的兴致被突然传来的坏消息吹得~。 |
17 | 烟销灰灭 | yān xiāo huī miè | 〖解释〗比喻事物消失,不见踪迹。 〖出处〗元·刘祁《〈归潜志〉序》:“向日二十余年间所见富贵权势之人,一时煊赫如火烈烈者,迨遭丧乱,皆烟销灰灭无余。” 〖示例〗 |
18 | 烟炎张天 | yān yán zhāng tiān | 〖解释〗烟火遮满天空。炎:同焰。 〖出处〗 〖示例〗 |
19 | 烟云过眼 | yān yún guò yǎn | 〖解释〗象烟云在眼前一晃而过。比喻事物很快就成为过去。也比喻身外之物,不必重视。 〖出处〗宋·苏轼《宝绘堂记》:“见可喜者,虽时复蓄之,然为人取去,亦不复惜也。譬之烟云之过眼,百鸟之感耳,岂不欣然接之,然去而不复念也。” 〖示例〗余于器玩不甚留意,后为人取去,~矣。 ★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卷十七 |